产品分类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公司新闻

《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时间:2025-01-07浏览次数:

   

  摘要:外来术语引入后可能存在多个译名变体★★,其中有一类是由翻译失真导致,容易造成本土概念体系和跨语言学术交际的混乱,属于亟待规范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语言学术语“ideophone★”的翻译方案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归化策略下译名容易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术语翻译需要依靠双语之间共享的概念元素★★★,当某个概念在双方语境中的发展不对称时,译名存在较高的失真风险。针对这类问题★,本文借助两种知识图谱工具在概念体系中进行锚定★, 探讨知识图谱在术语规范工作与中文科技术语体系建设中的辅助性介入价值★★。

  摘要★:汉语专名音译的语音模式主要是由音节显赫的类型特点塑造的,不同于音素较显赫的语言。汉字对汉语译名特点有一定作用★★★,但根本上还是源于音节显赫。汉语音译以音节为最小翻译单位,只接受音系库藏中的现成音节★★;库藏音节外的挂单音素须通过音素增加转化为库藏音节或删除。同类音译策略也见于日★★★、韩★、泰等文字类型各异而音节较显赫的语言,证明此译名模式与文字系统没有必然联系。同名不同译,或同音不同字,这些特点是音节显赫和汉字特点共同造就的。本文认为★★,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有增无减”做法(只增音不减音)更能维护译音的保真度和统一性。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科技创新更加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国计民生★★★,术语的命名比过去更为重要★,也更受关注。★★“元宇宙★★★”命名引发的广泛争议表明★,术语的功能日趋扩大和延伸★,人们对术语的命名有了更多的关注、更高的要求和多样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眼光审视术语命名问题,应时代之需★★,更新命名理念、优化命名原则和策略★,让术语更好地服务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术语命名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体现认知的深度、彰显站位的高度、洋溢表达的温度,并保留一定的灵活度。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塑造了跨文化、跨国界交流的新格局。国际组织官方网站是获取国际组织信息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联合国系统各组织机构的官方网站为例,从网站中文使用率和更新率两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发现,虽然联合国系统对网站语言使用有统一政策,在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37个组织机构的官方网站中,仅约有50%设置了中文内容,且中文内容的更新率较低。基于组织特征的量化比较分析发现,关注主题、成立年份和组织类别不同的组织机构★,其网页的中文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优化网页语言设置的应用层面和探究隐性语言政策机制的理论层面入手,加强国际组织网站中文使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注重国际组织语言选择的规律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中文使用与传播的行动指南。

  摘要:文采是文本的重要属性★★★,在写作实践与阅读体验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汉语文本文采属性的量化研究仍存有不足。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一个适用于评价汉语文本文采的语言特征体系,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考察了该体系在不同来源、粒度以及文采混合程度语料上的文采自动评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本文所建立的特征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普遍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对汉语文本文采进行评估与判断(在不同语料中的加权F1值可达89.94%与78.25%)★★;(2)形体、语义层面的语言特征能够显著影响文采自动评估的效果,而语音层面的语言特征影响则较小★★★,其中影响最大的特征维度为语言多样性、语言熟悉度、语言复杂度★★、语义具象性与语篇辞格★,关键性特征为平均对数字频★★★、平均词汇习得等级、辞格平均使用数、平均词义具体值、未登录词比例、人称代词比例、语义分布与感官形容词比例8项语言指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化教材的考察发现,中国文化教学过于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代表性,缺乏基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文化需求的考量,“以文本为主★、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多数情况下成了“空谈文化”。本文建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化改造升级★,增强文化内容的可视性和可理解性。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各地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文化具有对物件、事件的依附性,文化教学更适于观摩化和故事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都可以故事化教学★★★,对外文化教学不宜面面俱到★★、不应泛泛而谈★★★,而应秉持★★“见微知著,以点带面★”的教学理念★,追求★“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教学效果★★。据此,本文倡导一种中国文化教学的新模式★:文化内容当地化、案例化★,教学方法感官化、故事化。

  摘要:《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的发布实施,是我国汉字规范工作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填补了繁体字字形规范方面的空白★★,体现了研制者对繁体字字形规范问题的当代思考★。繁体字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必须加以整理规范★★★。对繁体字进行规范,必须既尊重古籍用字的事实,又立足当代的视角,坚持★★★“优选”的原则,秉持古今沟通及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沟通的理念,在科学性和适用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

  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第十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大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战略部署★★★,开展深入研讨★。戴庆厦、陆俭明、王宁、张伯江、张博等专家深情回顾了中国应用语言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语言文字应用》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对《语言文字应用》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创新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摘要★:中文空间语义理解能力评测(SpaCE2021)可以看作类人机器语言能力评测的一项重要尝试★,其通过空间方位义词语替换的办法生成大量富含空间义信息的语料,构建了中文空间语义理解评测数据集。本文从生成题目的原句情况★★★、可替换词与替换词的结构类型★、测试集题目答案的正误分布及空间类型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文空间语义理解能力评测数据集的特点,进而通过人类被试和参赛系统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机器在不同类型空间词汇上的性能表现,总结了机器空间语义理解的一般规律,并从题目的无偏性和延续性两方面入手,为构建高质量中文评测数据集提出了具体建议★。以上工作有助于提升空间语义评测数据集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提升相关评测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摘要:语篇衔接特征在写作质量预测、文本可读性分析★、文本生成、翻译质量评估等任务上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汉语语篇衔接特征的自动分析,本文在国内外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语法和话题三个维度对汉语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讨论,提出了27个可量化的测量指标,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汉语语篇衔接特征自动分析工具。最后,将语篇衔接自动分析工具应用到汉语二语写作质量评估任务中,实验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汉语语篇衔接指标具有较强的预测效力(Adjusted R2=0.475),与现有工具中文CTAP中的语篇衔接指标融合后,能够取得更好的表现(Adjusted R2=0.568)。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二语作文中的词汇、语法和话题衔接特点★★★。

  摘要★★★:当前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论域类型★★★,可以从研究的倾向★、层次、时空、功能四个方面划分为★★★“倾向型★”论域、★“层次型★★★”论域★★、“时空型★”论域、“功能型★”论域四大类★。结合当前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实践,文章提炼了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实践范式★★:结构范式★★、方法范式和分析范式。通过论域类型和实践范式的阐释★★★,构建合理的研究架构和内在逻辑,提升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为研究者开展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指明选题路向,提供方法论指导★。

  摘要:本研究以中介语多元对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引,以计算机智能辅助写作为导向,构建了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篇章级别的汉语学习者文本多维标注语料库——YACLC★★★。YACLC设计了一套多维度富信息标注体系,包括最小改动★、流利度提升、句子可接受度、上下文依赖性四个维度,采用众包策略标注了2,421篇、32,124句语言使用场景下的汉语学习者文本,获取到331,292个最小改动标注句和137,708个流利提升标注句★★。YACLC的建设既解决了现有汉语学习者语料库语料来源封闭、标注结果单一和流利维度欠缺的问题,又为学界分析学习者语言与两个参照语变体三者之间的多元互动,揭示二语习得的规律提供了参考及扩展空间。

{eyou:beafter get='pre'}

邮箱:18964293912@163.com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8号楼6楼

版权所有 © 2024 上海尊龙凯时APP官网,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实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1017316号-12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GoogleSitemap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021-57631797

扫一扫,关注我们